2007年1月30日 星期二

聽過陶哲軒嗎?

聽過嗎?
他是2006年頒發的費爾茲獎(Fields Medal)得主
以下是得主名單

2006 Andrei Okounkov (Princeton University), Grigori Perelman* (St. Petersburg, Russia), Terence Tao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and Wendelin Werner (University of Paris–South)

華裔數學天才陶哲軒:21歲成普林斯頓博士

24歲時當上終身教授的陶哲軒


“我父母告訴我,我兩歲時就對數位著迷了,我那時就試圖教別人用數位積木計算。”

陶哲軒的導師、沃爾夫獎獲得者埃利亞斯·施泰因曾表示,陶哲軒是百年難遇的奇才。

在本月22日的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幕式上,當國際數學聯盟主席鮑爾宣佈本屆菲爾茨獎得主名單時,大螢幕上出現了一張華人面孔,他就是澳大利亞華裔數學家陶哲軒。
陶哲軒因為在調和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而獲此殊榮,他也成為繼1982年首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教授獲菲爾茨獎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

剛於上月滿31歲的陶哲軒,不僅是本次菲爾茨獎得主中最年輕的一位,同時也是第一位獲得菲爾茨獎的澳大利亞人。

國際數學家大會是最高水準的全球性數學科學學術會議,被譽為國際數學界的“奧林匹克”。大會頒發的菲爾茨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雖然是本次最年輕的獲獎者,但陶哲軒已發表了超過80篇論文。

鑒於在調和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他獲得了本屆菲爾茨獎。在接受國際數學家大會新聞機構的專訪時,陶哲軒說在得知獲得菲爾茨獎後一直不敢相信,“這個獎對我來說是莫大的榮譽”。

22日,陶哲軒和其他兩位出席的獲獎者——俄羅斯的奧昆科夫以及法國的維爾納,在如雷的掌聲中從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手中領過獎章。獲獎者每人還將獲得1500美元獎金。

陶哲軒在獲獎後鼓勵大家說:“我想培養對數學的興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能力和自由跟數學一起玩——給自己找些小挑戰,設計一些小遊戲等。”他還說:“我父母告訴我,我兩歲時就對數位著迷了,我那時就試圖教別人用數位積木計算。”

他的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據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教授高德裏稱,陶哲軒從小就展現出了驚人的數學天分,他兩歲就會加減法、7歲就學微積分、8歲開始念中學、12歲就在大學裏研究數學,16歲大學畢業。
1986年、1987年和1988年,陶哲軒三次成為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最年輕的參賽者,依次贏得銅牌、銀牌和金牌。他未到13歲就贏得金牌的紀錄至今沒有人能打破。

陶哲軒於1992年至1996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研究生,並於21歲時獲得博士學位。年僅24歲時他就成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終身數學教授。

陶哲軒此前曾獲得多個學術大獎,2000年獲頒塞勒姆獎,2002年獲頒博謝紀念獎,2003年獲頒克雷研究獎,以表揚他對分析學的貢獻。2005年,他獲得利瓦伊·L·科南特獎。2004年,本·格林和陶哲軒發表一篇論文預印稿,宣稱證明存在任意長的素數等差數列。

普林斯頓大學的菲爾茨獎獲得者查爾斯·費弗曼回憶,“神童”陶哲軒12歲時被父親領到普林斯頓大學接受考試。“我當時認為他比我遇到的其他神童多一點優勢,現在看來是多很多。”他說。陶哲軒的導師、沃爾夫獎獲得者埃利亞斯·施泰因曾表示,陶哲軒是百年難遇的奇才。

現在,陶哲軒被看作世界上最強大的“數學智囊”,他的學術研究涉及多個領域,包括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分析數論和表示論。

不僅如此,陶哲軒還是一個優秀的團隊合作者。費弗曼稱,陶哲軒經常召集世界級的團隊攻克難題,努力發揮每一個合作者的優勢。“這是一種罕見的能力。”費弗曼說。

如今,數學家們爭先讓陶哲軒對他們研究的問題產生興趣,他正在變成對失敗研究的“救火員”。“如果你在一個問題上被卡住了,其中一個辦法就是讓陶哲軒對它感興趣。”費弗曼說。

謙虛的他

在頒獎儀式上,陶哲軒教授表現得很謙虛,而且還坦承自己感到有點 “害怕”。這一點似乎將其東方人的傳統美德詮釋得淋漓盡致。

固執的他

如果有課堂上沒弄明白的東西,不搞清楚他是不會罷休的。他常花大量時間去反復思考一些很簡單的問題,直到徹底理解為止。

天才的他

陶哲軒在加州大學的同事說:“他就像莫扎特,數學就像從他的腦子中流出來一樣,不過他卻沒有莫扎特的人格問題,大家都非常喜歡他。”

執著的他

陶哲軒執著地熱愛著數學,他鼓勵大家說:“培養對數學的興趣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跟數學一起玩,給自己找些小挑戰,設計一些小遊戲等。”

三兄弟都有超人智商 音樂象棋數學都拿手

據報道,陶哲軒的父母都是中國香港移民,父親陶象國是一名醫生,母親則是香港大學理科的高材生,曾在香港的中學任教。

陶哲軒智商高達220

陶哲軒智商高達220,而他的兩個弟弟陶哲淵和陶哲仁也都是澳大利亞當地出了名的神童。兄弟三人的外貌與風格雖不盡相同,但智商都超過150。

陶哲軒的弟弟陶哲淵承繼了家族的“天才”傳統,先後在音樂、國際象棋和數學競賽中獲得多個獎項。兩歲時的陶哲淵曾被診斷患有孤僻症,但後來進入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大學同時修讀數學及音樂雙學位。陶哲淵曾表示,他只知道自己擁有這些才能,但並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些才能。

至於年紀最小,今年只有27歲的陶哲仁,智商也達到180,曾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修讀理科及經濟學雙學位,並能熟練操作四種樂器。

作為這三個天才孩子的父親,陶象國醫生用“幸運”來形容自己的家庭,並用“快樂”形容自己的三個兒子。他說:“不管他們聰不聰明,我們只是給予他們一切我們所能辦到的,而我的妻子更是辭去了數學教師的工作,以滿足孩子的特別需求。”

數學天才陶哲軒檔案

出生日期:1975年7月17日

出生地點:澳大利亞阿得雷德

16歲獲得數學學士學位

17歲完成數學碩士課程

21歲成為普林斯頓數學博士

24歲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學教授

曾獲主要獎項:

1986~1988年依次奪得數學奧林匹克銅、銀、金牌

2000年獲塞勒姆獎

2002年獲博謝紀念獎

2003年獲克雷研究獎

2005年獲利瓦伊·L·科南特獎

資料引用: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6-08/26/content_5009768.htm

沒有留言: